王财贵先生:要老实大量读经,才叫读经私塾
编者按
以下是2015年7年21日对仕隐君先生对我回覆的回帖。写完后,觉得这些问答都很平常,没什么新意。所以不想发,因此没有发出来。但今又想,我们所做的事,不就是平常的事吗?只要把平常的道理讲清楚,就可以把事做好。所以现在又发出来,但我觉得,这些并不是针对仕隐君先生,乃是以平常心就个人所见发表一些平常的意见,让初入门者参考而已。
仕隐君:对于教育问题,不能再乡愿了,到了反思反省阶段,更应当坦率而真诚了,有问题提出来,大家探讨,也让家长们看看,是不是这样……
王财贵(季谦):反思反省是应该的,坦率而真诚是很美的。但反省反思的结果如果没有更高意义,反而往下走,那就反而有害的。坦率真诚的发言,应是温厚的,和祥的。以温厚和祥的态度说话,不见得就是乡愿,而是一个做人的基本修养。
仕隐君:以教授的声望与倡导,家长们想不进(文礼书院)都难呀,方向设定,高速公路上,想停车或者减缓速度、改变方向,容易吗?……现在的读经家长,绝大多数都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。而这个过程,如果采用了不良的教学模式,摒弃了一些其它方面课程的学习,又以进文礼书院为目标,那问题就来了。
王财贵:学堂之开设,原是自由的,家长送学生到学堂,也是自由的,他们选不选择进书院,都是自由的。如果家长和学生因“声望与倡导”而向往,那是他们的不通。而在此时代中,书院是“不合时宜”的,进书院是很重大的抉择,我相信家长们是经过很详尽的思考的。
如果书院已将书院设立之目的与教学模式,甚至将来的出路(没有学籍,没有出路)都告诉家长了,而家长还是愿意让孩子进书院,又何必阻挡?而学堂如果能将开学堂的宗旨与教学模式都告诉家长,家长愿意选择老实大量包本背诵进书院,岂不正合学堂之所以为学堂的本愿?不知何以学堂还要苦苦改变家长的意愿?
说“这个过程,如果采用了不良的教学模式,摒弃了一些其它方面课程的学习,又以进文礼书院为目标,那问题就来了。”
不知何以认为“摒弃了一些其它方面课程的学习”,就是“不良的教学模式”?如果家长已经认可读经教育,认为多背书是好的,其他功课并不重要,而要进书院也需要多背书,既然要多背书,就没有时间精力学其他课程了。何以学堂还要多开课程?
可能因为某些堂主自己认为纯读经是不够的,所以要多开课程。本来如果学堂和家长信念足够,要背诵三十万字是不难的,现在因为学堂信心不足,读经不纯,所以不能完成三十万字,进不了书院。如果真有此困难,改善的方法,就是学堂实施老实大量读经。
现在学堂一方面不静下来老实大量读经,又烦恼不能背完三十万字进书院,这不是自我矛盾吗?
前帖说“一部分年龄已大的学生,已无法在纯读经学堂待下去了,又回不了体制,进不了文礼书院”,不知其年龄大,是长大再来学堂的?还是在学堂读了七八年十几年的?
如长大再来学堂的,只读了一两年,本来就不是为了进书院深造,如果老实大量读一两年的经,对其回体制是没障碍而且有帮助的。当然,如果他所在的学堂并没有老实大量读经,其所学的蒙学、训诂、吟诵等也一样与体制无关,其所学的琴棋书画又不足以成家,则真是浪费了那几年了,学堂是要负道义责任的。
如果是从小(譬如五岁)进学堂,如果进的是老实大量读经的学堂,读了七八年,到了十二三岁(也算做年纪大吧),必能包下三十万字,可进学堂的。而如果不进学堂,凭着那三十万字的功底,要接轨初中,是很简单的,而且几乎可以保证名列前茅。不过,如果进的是不老实大量读经的,即使十年二十年也包不了三十万字,不但进不了书院,他的学习能力或许被耽误了,进体制或许也有困难。
所以,我推广读经私塾,一定要再三交待,要老实大量读经,才叫读经私塾。只要老实大量读经了,学生在学堂所得到的“功力”,是可以转换到各种学习的。现在有些学堂,不听我劝,开了私塾,并没有老实教孩子读经,或管理松散,或做别的学习去了,到头来,程度不好,还怪我,我是很为难的。
仕隐君:我们倒是在认真实践了,我们对孩子们的十年要求,还定在40-60万字。关健在于读经教学的模式,是古代私塾一对一吟诵教学模式呢,还是当今多数学堂的普通话赶鸭式的一对多的被动教学模式?
王财贵:如果只是教学模式问题,问题就简单了。因为教学模式是各学堂自由的啊,只要合乎他自己的教育理念,而教学有效,且有高效,有何不可?何以“古代私塾一对一吟诵(主动的)教学模式”,就是对的,而“普通话赶鸭式的一对多的被动教学模式”就是错的?
有人批评读经是死读书,我回答说,是的,是死读书,为什么怕人批评死读书呢?本来背书就是死读书啊,哪有活背书的?要先把书读死了才能活用啊。
有人讥笑读经是复古,我回答说也是也不是。如果古人有对的地方,何以不可复?故吾人复之。如果古人不对的地方,何以要复?故吾人不复。所以,吾人推广的读经教育,只问合不合人性,不问是否古代私塾也。
又,“教学”是现场的事,凡思考教学问题,必以“实践”之有效无效为准。我建议学堂的教学,如统一教学(带读齐读阶段)为高效时,就统一教学,如个别指导(自读自学阶段)为高效时,就个别指导,如吟诵的教学效果为高效时,就吟诵,如不吟诵为高效时,就不吟诵。要看学堂教师信念、教师能力和学生程度、学生精神状态而灵活运用。有的老师觉得在某种班级里用团体统一教学法比较有效,有人觉得对某些孩子用个别教学法比较有效,有的老师用平读法也能把读经教好,有人用平读法教不起来,必须用吟诵法。理应各随其便,至少暂时各随其便,再思有以观摩改善。哪有一套“一对一吟诵教学模式”用遍一切人一切时时一切地,而行得通的?
说到吟诵,我二十年前就呼吁吟诵,自徐健顺教授倡导吟诵以来,我也提倡吟诵,但吟诵不吟诵,并非是否成就学问品德的标志,故在读经教学的主要目的之前,它是可有可无的。若退一步说,如果教师没学过吟诵,怎教吟诵?但如果讥笑教师不会吟诵,就不足以当教师,或恐失求之太过了。
其实,堂主和教师的主要用心,要用在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把持上,而非用在教学的技术上。技术是多样的,而且相差不远的,你行得通的,别人不一定行得通,各学堂有自己的选取和心得。如果别人的方法不同,但也行之有效,吾人尊重之可也。
仕隐君:至于不可限量的作用,坦率来讲,有些想当然了!……
王财贵:我说“不可限量的作用”,是说“一个人有那么几年潜心读经,不管有没有完成三十万字,即使只读了半年一年,只背了三万五万字,对其一生都会起无可限量的作用。”如果连这点都怀疑,何以还开“读经”的学堂?何以还用“读经”来号召?
仕隐君:可是,如果造成了痛苦甚至残忍的教育后果,家长和孩子虽然吞下苦果,承担了责任,难道,作为学堂,作为老师,作为导师,就没有责任吗?
王财贵:说“如果造成了痛苦甚至残忍的教育后果”,还好,只是说“如果”。不过,这种“如果”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,因为教育是面对“生命”的事,生命有无穷的复杂,任何教育都可能发生这“如果”。难道体制教育没有造成“痛苦甚至残忍的教育后果”?高考考不上一本二本的占百分之七八十,家长和孩子不是都要自吞“苦果”吗?学校负了责任了吗?即使考上了一本二本,他的前途就一帆风顺了吗?那“苦果”谁来负责啊?况且,如您所说,高考成绩好的,不一定有好前途,高考成绩不好的,反而成大功立大业。现在老实大量读经之后,如果造成了什么您所看到的“痛苦甚至残忍的教育后果”,或者因祸得福,又谁知道呢?
读经教育,只不过读个一两年,最多五六年,学堂能为他负什么责任呢?我想学堂只能为他负“有没有背完应有的读经量”的责。如果真能老实大量读经,真能于一两年内背完三五部经,于五六年内背完十二部经(三十万字),则其让家长让社会让孩子长大以后的满意度,我可以有百分八十到九十成功的把握,那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比例了,也算负责了。
读经学堂如果不认真教学生背经,而又想要负责,不知要负什么责也?如果说要负解经、吟诵、琴、棋、书、画、礼仪等责任,我说那是附带的学习,有没有都无关紧要的,不是读经学堂的主要责任。
当然,人可以自己去开任何方式的学堂,但不能责备“读经的学堂”为何单一化的只教读经。
仕隐君:见了好多反思反省,痛苦不堪的家长。家长经常是好笨的,相信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了,就把孩子托付了,其过程,是手段,其结果,通常始料未及的。梧桐山的前期家长可以站出来印证了!……
王财贵:因然一个教育工作者,希望所有学生都成就,无一个例外,但教育毕竟面对的是生命,其间条件复杂,有教师的,有家长的,也有学生本身的,如果学堂尽了力,而尚有不能成就者,是很可悲悯的。在该学堂应该多反省改善,在外人,应该多体谅协助。
您说“见了好多痛苦不堪的家长”,不知是几个算是“好多”?依理而推,不如意者必定是有的,但比起心满意足心怀感恩的家长,或许不能说“好多”。又,如果有孩子让家长痛苦,是因为学堂大量教读经,那学生读了大量的经,而让家长痛苦?还是因为学堂没有按照计划大量读经,造成孩子的不长进,而让家长痛苦?
依我看,都是因为不认真办学,才会有此现象。认真办学的学堂,第一,要在家长带学生入学之初,即告知学堂的宗旨和管理规则,只收与学堂教学理念相同的学生。第二,认真按原计划教学。前几年,确有一些学堂,号称“老实大量读经”,而其实并没有严格执行,所以出现了乱象。近一年多来,因为推行“包本背诵录像”的办法,老实大量有了检测的标准,故一个学堂是不是老实大量读经,立刻可以判断,不容假借了。而天下读经学堂也渐分为两类,一者老实大量读经,二者,不老实不大量读经。
我当然倡导老实大量读经,因为那是很难得的,而且是本时代非常需要的。但我并不反对不老实大量的学堂,因为人生只要读一句,总比不读好。所以,只要读经就是好的,不关乎老实不老实大量不大量。但最令我伤心的是两类学堂相互攻击。
其实,自己有见解,在招生时说明清楚,在教学时依照自己的见解教,即是负责任了,如能在教学过程中,随时变易以从道,则已趋近圆满了,不需要要求别人都跟自己一样。有些人,自以为是,他并不去考察别人为何与自己不同,他封锁了自己的心灵,唯我独尊,定要别人跟他一样,发现不一样,就攻击,还自以为是救世主,替天行道,那是很可笑的。
多一份宽容,读经界就多一份和祥。如果自以为有真知灼见,可以用谦退的语气提供出来,若果真是深造有得,相信世界是公平的,人心也是向往公平的,那真知灼见必会首先感动自己学堂的家长,学生日益众多,而且他的理念也将为天下所接受,公理自在人心,有理不在高声,欲救国救民者,不必急在一时也。若操之过急,相互攻伐,恐怕浩劫不只在往日历史中,而在今日也读经界也。
仕隐君:关于对老实大量纯读经的认知判断,如果有误,我与我的书院甘愿承受后果,但本着教育者的良知,本着儒生精神,定然责无旁贷,不平则呜!如果挂着孔子像完全不行孔子道,本就不是同根生了……
王财贵:有些时候,不平也不必鸣。何况“对老实大量纯读经的认知判断”还不能自己确定绝对无误时,还不能自信自己就是“行孔子道”而别人不是时,更要谦虚一点,不必如此大鸣,欲置人于死地。
您如说:“有人实施纯读经,或许有其特别的见识和经验,但我这里不纯读经,我加了许多功课,我认为也很好。请家长多考虑后自行选择吧。”这样说,我以为较接近“孔子道”。
就好像有人问我这个学堂好不好,吟诵好不好,才艺好不好,解经好不好,作文好不好,我都说:都好。请你自己做做功课,思考教育本质问题思考好了,自己判断去。
如果公开说“在进文礼书院的过程中,由于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,教学内容是单一的,教学手段是简单粗暴的,是残害的,是杀鸡取卵,涸泽而渔的,在武力胁迫的高压下,孩子的成长是不健康的,孩子的学习也是不健康的。”这样的语气太重了。
首先,说“科学”谁来判定科学不科学?总不能先以自己的是科学来判定其他不同于己的就是不科学。其次,说“单一”,单一只读经,正是读经特色所在,单一才是对的啊。
其次,再说“简单粗暴”,简单的,不一定是一般说的无聊的简单,而是“易简而天下之理得”的“简易”,无聊的简单,譬如小猫小狗的教育,我们可以说它是无聊的简单,但如果是读诵经典,本来就是先读再解,是得天下之理,乃可久可大之业,有何不可?且简单何以就是“粗暴”?如果简单是合乎天性,正不是粗暴。如果天性不该复杂,却教得复杂,才是粗暴了。所以,粗暴不粗暴要以“合不合天性”来判断。有的人认为凡是有教育都是粗暴,只有顺着儿童好玩的“天性”让他玩,才是最好的教育,您怎么看呢?是不是可以这样想:儿童本性中有光明之性,有好学之诚,如果好好教,正合其天性。如果凭着大人的决意,不教,但不教也是一种教,这种不教之教,是不是也是一种“粗暴”?其他所谓“是残害的,是杀鸡取卵,涸泽而渔的,在武力胁迫的高压下,孩子的成长是不健康的,孩子的学习也是不健康的”等等,都嫌太主观了些,太夸张了些。似乎您就是法官,而所凭的法典,就在你心理,这种“自由取证”而且“往死里判”,是很不好的心态。
如果真有学堂有教学管理的不当,有“高压”之嫌,也并非“老实大量读经”本身所必含的质性,也就是它不是原则问题,是操作技术的问题。不可以因为“人病”,而疑为是“法病”。况且你以为他们是“高压”,而他们却以为是“理应如此”,实施之后,学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,因为学生进步了,心理越来越健康。又,我见过听过许多“老实大量”的读经教学,上课气氛可以很和乐,师生之间可以很自在,很温馨,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高昂,很愉悦。未实施者,或实施没有到位者,不可以只以自己的设想,认定那必定是“残害的,杀鸡取卵,涸泽而渔的”,而欲打消一切老实大量读经也。
中华民族苦了一百年,浩劫了数十年,皆由此种“狠心”造成。古人有句话说“恶恶丧德”,意思是:自以为本着“正义”去讨厌“邪恶”,讨厌得过分了,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,不顾一切,欲消灭之而后快,最后,那“正义”将走到“正义”的反面,比他所讨厌的“邪恶”更加邪恶。
知识分子的心,要存温厚,不必“非我族类,就要骂倒”。
仕隐君:有些,教授以为是末节,可是,是不可缺少的末节。不是所有的都是可以后置的。欲速则不达,不能想当然的。
王财贵:有些功课是否可以搁置,此乃有关“见识”问题,当然不是可以“想当然的”。此唯在大时间大空间中方可验证,所谓“若人有眼大如天,还见山高月更阔”。我固不能以“想当然”为是,您也不能以“想当然”为不是啊。在此点上,或可谦退一点,各行其是可也。若能互相尊重,乃有教养之表现也,若能祝福对方,则为君子之风范矣。
仕隐君:众多没有进文礼书院的孩子呢?谁来补?错过了时间点,能补起来吗?这些孩子教授是不是不用管了,还是告诉家长,继续背,无论15岁还是25岁,总有一天会达到30万字,进文礼书院的,我等着给你补。
王财贵:要不要进文礼书院,是自由的。文礼书院只以培养人才为目的,又没有文凭,又不保证出路,大部分的人是不想进的,或者知道有此书院时,时机已过。但如果想进,时机又相配,则要背完三十万字进书院是很容易的(但如被教师耽误,则不容易),进了书院,自有书院负责补足一切(其实,无所谓“补足”,因为并不是先不足而今补足,乃是人生求学之进程本当如此,世人不识,颠倒其行,一面背经,一面解经,反以为先背书后理解为补足)。但如果本来就不想进书院,家长和学生该有自己的打算,总不能又不想进,也不想背书,到头来进不了书院,又要叫我负责啊。
不想进书院,自己另做打算的方式,有二:一者,只想用一两年读一点经就要向体制接轨者,最好在读经的一年两年期间内,全力读经,一两年之后,要接体制,以其读经所增长的“功力”,要赶上一两年功课是容易的。二者,不想接轨者,最好读经五六年以上,以五六年全力读经超过三十万字的“功力”,到任何“国学院”或去学任何“才艺”,将都是佼佼者,到时再补任可专业功课,都如鱼得水也。学堂是对得起这学生的。
最怕的是,不论是要读一两年还是读五六年的,进了学堂,而学堂并不老实教他读经,学这个,学那个,学堂教师又不是“国学”或“才艺”专家,也教不出什么名堂,结果,经没有背上一两本,所学的又不成“学问”,两相耽误了。
至于15岁还是25岁的大孩子,若有志进书院,自己老实大量读经,大概两年至三年,就可以背完三十万字了。一个人一生用两三年时间,什么事不做,而背下许多经典,不管进不进书院,都是他的福气。说句不客气的话,他感谢我都来不及,我还要为他负什么责呢?
仕隐君:说实话,我不反对老实大量读经,古人都是老实大量过来的,但是,我反对的是,纯读经的模式,不顾其它,不因材施教,循序渐进,逼上梁山、急功近利、简单粗暴的教学模式。
王财贵:说真话,不管纯读经不纯读经,您其实没有任何反对的“权利”。您可以自己不做,但不能教人不做。若有教育热诚,有悲天悯人情怀,您可以劝,但不能骂人。何况别人纯读经并不如您所说的“不顾其它,不因材施教,循序渐进,逼上梁山、急功近利、简单粗暴的教学”这么不堪。且果真如此不堪,或者有其更深度的考量,所谓“不有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”。曾国藩引古人之语诫其子弟云:“人不可概也”,意即天下之大,不能以一己之见打翻之。
仕隐君:最后,貌似教授没有对上文提出的问题,正面回复!即为了想进文礼书院,只读经,没有完成基础教育,最终又没有能进文礼书院的大量的学生,下一阶段的学习出路在哪?若有身心问题,怎么办?若有逆反,怎么办?
王财贵:应该不可能有您的烦恼。
第一,进文礼书院,目前的资格要求只要背完三十万字,如果一心想要进文礼书院,一个中等资质以上的孩子读经或二三年,或三五年,或五六年,最多七八年,都可以达到。如果没能达成,可能是学堂没有尽到责任。学堂之所以没有尽到责任,主要就是堂主和教师根本不相信孩子的能力,他们在孩子还没开始读经之前,或在孩子天天想认真读经的时候,他们心理老是想着:孩子不可能,不可能。或者想:孩子读那么多经都不了解,没有用,没有用。这样一再动念,堂主和老师的“心力”“磁场”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,学生的心静不下来,而且本来读经的时间精力已经不够用了,如果又开了诸多课程,打乱了读经的进度。最后发现,果然学生不喜欢读经,读经的效果果然不好。于是根据自己“实践”出来的“铁证”,很确凿地说:“孩子不喜欢读经,读经的效果不好。”不知原来不是学生不能读,而是被老师带得心思散漫了。
最近发现,凡以老实大量纯读经为教法的学堂,其学生读书兴致高昂,包本背诵是势如破竹,凡不纯读经的学堂,则总是发出怨言,说以其实践的经验,孩子包本困难、逃避,所以打击包本,说包本是功利是残害孩子。不知是能包本的都跑到纯读经的学堂,还是不能包本的恰好都上了不纯读经的学堂?怎么会这么泾渭分明呢?
第二,要不要进文礼书院,是家长老早就决定的事,有些家长是自从孩子进学堂的那天,甚至有的从怀孕乃至还没怀孕,就决定要进书院了,则他必能进书院,这自无您的烦恼。至于一开始就不准备进文礼书院的家长,吾人也屡次开出路给他们走,就是个读一两年两三年,然后接轨,这种学生,虽然缺了两三年的“基础教育”,他接轨以后,是佼佼者,也是不必烦恼的。
至于问:“若有身心问题,怎么办?若有逆反,怎么办?”
答:教育,是一种期待,以开发人性为心愿的期待,但不能如数学物理般的精准。身心问题,逆反问题,是人类永恒的问题,吾人只能尽力化解,很难保证完全化解。身心出问题,逆反,这是全世界学校教育很普遍的现象,老实大量读经,正是我发现目前防治效果最好的教育方式,所以我劝人这样做。有些学堂这样做了,因为各方面的教学效果良好,所以家长闻风而至,此自然之道也。若果真如您所说纯读经读出很多问题,则那学堂很快就会关门的,你拭目以待吧。
而您若有妙法,可以开设保证没身心问题、不会逆反的学堂,天下人正引领期待。您会很成功的,所有家长学生都会到您学堂去,正不必为天下烦恼也。
今天,刚好有海外读经网站贴出一则读经的故事,可以略见纯读经,可以带来积极的效应,并非那么不堪。又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明德堂六月份和千人行近期的包本背诵名单,对“有教就有,没有教就没有”深有所感。能不能包本背诵,原来不是学生问题,而是学堂堂主的问题。
国家已定于今年九月,体制内的幼儿园和小学全面实施“经典”教学,如果学堂与社会妥协,所教所学和学校差不多,没有“私塾”的特色,这种学堂恐怕会遭受很大冲击,难以为继。
读经学堂的本分就在读经,读经的本愿就是老实大量读经。所谓“老实大量读经”只是一种心态,尽量老实,尽量大量,并不是反对排斥所有的配套,但只是分清本末轻重即可。虽然老实大量读经,不一定都能成才,但唯有老实大量读经才能为此时代培育文化大才。我认为这是读经私塾自我定位所在,希望所有学堂随时回归本位,共同努力。(2015/07/21)
相关文章
《纯读经的意义》——王财贵教授在明德堂堂主交流会上的演讲(视频)
关注本微信平台
长按二维码
关注